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校召开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2021年度总结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2-01-22    来源:     阅览:

1月14日下午,学校召开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2021年度总结座谈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宗明出席会议,学校科技处、合作发展处等负责同志,各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合作发展处处长卢旺主持。

卢旺介绍了2021年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总体运行情况。2021年度,各已建产研院聚焦和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共从地方获得运行经费550万元,组织学校和地方开展合作对接70余次;服务地方和企业获批科研、人才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17项,获批经费数600余万元;联合申报各级项目、人才计划和各类积极创新平台,获批国家级2项,省部级8项,地市级9项;推荐学校人才到地方挂职或企业兼职34人;服务企业申请或联合申请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组织专家智库开展咨询活动40余次。

各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分别就各自产研院2021年度在人才引育共享、助力企业创新、决策咨询服务、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及2022年的工作计划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各研究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地方工作:济大梁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激发专用车整车高端化、细分化、专业化、定制化研发制造潜力,产研院车辆所与梁山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梁山高端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济大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增材智造研究院、蓝黄工业设计与建筑规划研究院、无机发泡材料研究院、蔬菜保鲜研究院等,与寿光市人才集团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供应链智慧管理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间接带动区域发展。济大潍坊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学校通过尝试实施项目“揭榜挂帅”制,切实解决企业的真问题、真需要;产研院负责人孙明旭博士依托研究院工作,成功申报“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国家面向产学研界设立的协同创新最高荣誉奖)。济大莘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智慧转光农膜,在莘县12座大棚上进行智慧农膜扣棚试验。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并经相关机构测试,产量和果蔬品质与口感都有较大提升,对于促进莘县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济大临清产业技术研究院刚成立不久,在申报创新平台方面已经与山钢研究院、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成立三方共建创新联盟,主要围绕轧钢厂连铸机专用轴承国产化,推动山钢与宇捷轴承的市场换市场工作。济大枣庄产业技术研究院从学校遴选15名与枣庄市有科技副总需求的企业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济大禹城、昌邑、齐河产业技术研究院刚刚起步,实验室等正在建设阶段。

最后,刘宗明对学校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好研究院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二是要完善研究院管理体制机制,做好发展谋划,推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三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研究院的水平,当好后勤;四是要科学制定考核指标,用好考核机制、手段,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参与到研究院考核和评价中来;五是要提高研究院的业务水平,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发挥济大智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学校社会形象的宣传队、科技成果的播种机、联系地方的桥头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系列决策部署,学校于2019年12月制定《关于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成立第一个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年来,学校秉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地企业合作共赢”的合作发展新思路,先后在梁山、寿光、潍坊滨海、莘县、临清、枣庄等建立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以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纽带,力争发挥好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做好“上争、外引、内聚”三篇文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破解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构筑起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之间、校地与校企研究院之间“双循环”运行格局,初步打造了“济大特色”和“济大范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集群”,真正把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为高校服务我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为山东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贡献更多的“济大智慧”和“济大力量”。

上一条:平邑县和济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暨共建“济南大学平邑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仪式举行

下一条:济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召开换届大会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